• phone  公司电话: 028-962553
  • EN

国际金融报:城市排水为何容易受伤

发布时间:2012-07-24 阅读数:15621

分享至:


来源:四川环境交易所 时间:2012年7月23日


国际金融报:城市排水为何容易受伤


  “7·21”大雨之后,水淹京城的图片看得让人胆战心惊。北京不得不面对的内涝,是很多城市正在遭遇的尴尬。频发的城市内涝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城市排水管网怎么如此容易“受伤”?


  有业内人士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称,北京市排水系统设计的是一到三年一遇,这个标准解释起来就是能够适应每小时36到45毫米的降雨。然而,21日降雨号称“61年一遇”、“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大暴雨”,平均降雨达到了164毫米,远超排水系统设计的标准,也超过了去年6·23大雨的128毫米。


  有同样尴尬的还有广州。据悉,广州中心城区仅有83%的排水管网达到一年一遇的标准,仅9%达到两年一遇的标准,甚至还有少部分区域仅为半年一遇标准。“舶来”的模式和“低标准”的设计使得暴雨发生时,大量雨水无法及时排走,最终导致广州内涝。


  北京排水系统无法达到几十年一遇的高标准,主要源于历史原因。城市的排水管网只有天安门作为重点地区排水能力比较高,然而,暴雨当天,故宫也出现不同程度积水,虽然不如其他地方严重,但有的地方甚至齐膝。


  自去年6·23大雨后,北京市防汛办主任、总工王毅就曾明确表示,现在北京市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有明代的设施,属于老古董了,无法应对现代排水需要。城市管网的更新,面临诸多问题。有些地方如老旧城区的胡同,排水系统虽然老化,但无法进去修补,而且管网上边都有新的建筑群,也无法拆迁,所以老旧管网只能是打补丁,发现一处补一处。同时,因为城市建设项目面临审批等,项目的建设也跟不上,导致排水系统建设滞后。(卢元强 实习生 金淑丽 鲁丽珠)


来源:国际金融报


  • 在线咨询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 回到顶部
  • 绿色融资咨询
  • 碳中和咨询
  • 纪检监察
  • 环境市场咨询
  • 交易开户咨询
  • 绿色技术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