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ne  公司电话: 028-962553
  • EN

跨省环保呼吁生态补偿机制

发布时间:2012-10-26 阅读数:6434

分享至:


来源:羊城晚报 时间:2012年10月26日



  横跨福建广东两省韩江流域内的长潭水库,是广东梅州蕉岭县内的一个水库,因为它的水质逐年变差,引起了政协委员巫秋峰的注意,于是他提交了一份名为《关于尽快解决长潭水库水质污染的建议》。昨天,广东省政协召开重点提案办理汇报会,邀请环保、水利等多部门负责人就长潭水库治理问题进行汇报。没料想,一个小水库却牵出了跨省环境保护问题———广东是一个典型的下游省份,韩江之外的其他几个水系包括东江、西江、北江都面临着跨省水资源保护的难题。


  长潭水库污染趋严重


  广东省政协委员巫秋峰在提案中表示,石窟河是蕉岭人民的母亲河,长潭水库是国家4A级风景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石窟河源头和长潭水库库区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和工业废水污染源不断增加,部分水域出现大量藻类物质,尤其是近几年,长潭水库蓝藻现象越来越严重,大面积暴发水浮莲。


  近几年来,韩江流域水质总体过关,但上游省界部分水体水质呈恶化趋势,韩江流域污染比较严重的省界河流石窟河就是其中之一。2002年以来,福建省武平县中山、十方、岩前三镇和象洞乡生猪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下游广东省石窟河长潭水库污染。广东省环保厅副厅长陈光荣介绍,除了广东平远县的污染外,更重要的是来自福建的水污染,由于上游养殖业规模大,养猪多,“一头猪相当于7个人的排污量”,由于无法做到生态养殖,猪的粪尿全部排到水中,自然造成了污染。


  下游省份一直受困扰


  保护跨省界、跨市界水资源,一直是困扰广东省内几个江系的主要问题。在广东,除韩江外,还有东江、西江和北江三大水系,其中,东江、北江发源于江西省,西江发端于云南省,广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下游省份。


  省环保厅在汇报会上表示,广东正在积极建立多层面的跨省污染整治协调机制。省环保厅将会同省水利厅积极向环境保护部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反映长潭水库跨省污染问题,同时,加强与福建省有关部门协调,推动建立长潭水库跨省污染整治协调机制,推动福建省深化上游污染整治工作。此外,国家生态补偿机制也正在协商中。


  省环保厅有关负责人在汇报会上指出,在国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问题上,力求国家统筹考虑流域上下游应该承担的责、权、利,当上游地区没有实现水质保护目标时,应根据下游地区污染治理的成本和工农业生产的损失,对下游地区给予补偿。


  跨省补偿需国家统筹


  对于跨市、跨省河流污染难以治理问题,参加调研的广东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西江联系广东、广西、贵州,东江联系广东、江西。跟江西谈东江污染治理,就是去看种树,而定南有大量的养猪场,向江水中排污。谈生态补偿,需要当地履行自己(保护生态)的职责,在履行职责前提下才可以谈补偿。而且,生态补偿需要国家和省统筹。跨省的河流需要国家财政统筹,跨市的河流需要省级财政统筹”。


  “要加强与库区上游福建省的协调沟通。”省政协副主席汤炳权表示,长潭水库的上游发源于福建省,福建省入境水质长期超标,劣于Ⅲ类,水库水质下降的风险较大,水质改善的任务依然很重。他说,省环境保护厅、水利厅要积极向国家相关部委反映,加强与福建省有关部门协调,推动建立长潭水库跨省污染整治协调机制,推动福建省深化上游污染整治工作。(记者 薛江华)

  • 在线咨询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 回到顶部
  • 绿色融资咨询
  • 碳中和咨询
  • 纪检监察
  • 环境市场咨询
  • 交易开户咨询
  • 绿色技术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