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谈啥 ——超越《京都议定书》,展望2020
发布时间:2012-12-03 阅读数:2730
分享至: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2年12月3日
如今,全球的目光都注视着多哈。然而各国气候政策的变化并非说来就来。
更广泛地说,没有多少证据表明,各国会拿出激进的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本报记者赵路
来自全世界的外交官们如今都聚集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参加于11月26日开幕,并将于12月7日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大会。谈判代表们都希望能够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达成共识,同时为即将在2020年实施的新的全球条约打下基础。然而,气候变化会议历来以交锋激烈、博弈艰难著称,本次会议亦不例外。
《京都议定书》怎么了?
在去年于南非德班召开的缔约方会议上,在涉及到《京都议定书》未来的紧要关头,各方的谈判几乎崩盘。一旦当前的承诺期在今年年底结束,当时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都准备好超越《京都议定书》,并谈判达成一项新的条约。但是最终,一批发展中国家联合欧洲成功争取到第二轮承诺期。这意味着《京都议定书》各缔约方如今必须在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中表明它们的承诺,即目前的政治承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的目标便是完成这一进程,并确定第二承诺期的条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可能会持续5年到8年的时间。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与谁有关?
美国从来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并且明确表示它没有兴趣进行减排,同时还将沿着现有的政策走下去。日本、加拿大和俄罗斯都回避了第二承诺期,但是其立场依然在变化。在本月的早些时候,新西兰宣布退出第二承诺期,但澳大利亚宣布该国将加入第二承诺期。然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事实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碳排放量都在增加,而《京都议定书》框架在减排方面对于它们并没有任何要求。因此,联合国的官员表示,《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法律义务将适用于一个小份额的全球碳排放量——不到总量的15%。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
与正在谈判中的新条约有何关系?
迄今为止,《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顶多充当一个临时措施的角色,然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将其作为未来条约的基础。但是此次会议的主要焦点将是下一步该怎么走。联合国气候谈判代表已承诺,到2015年签署一项新的条约,并且将于2020年生效——或者如果各国能够以它们的方式,通过更为有力的行动推进这项条约(例如马尔代夫),其生效的时间有可能提前。
新条约什么样?
现在就给出答案为时尚早。气候谈判代表最早于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峰会上缓和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大多数国家不仅承诺继续向前,并且一些新兴的大国,例如中国和巴西,还与美国和其他主要工业化国家共同签署了一项具有争议的协议——被称为《哥本哈根协议》,为的是在一个全新的框架下寻求实现气候承诺的途径。在一年后于墨西哥坎昆举行的峰会上,这份框架协议的签署国确认了自己的气候承诺,但它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而对于即将到来的条约而言,法律效力将是一个关键问题。
“法律约束力”意味着什么?
对于那些违反《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肯定要有处罚,包括正式的裁决和罚款,但其目标主要是针对那些想要参与的国家。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完全退出了这套机制,则其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就像加拿大去年所做的那样。因此为了确保一个国家能够像它们说的那样行事,来自公众的压力将永远是至关重要的。
去年的德班会议在这些问题的讨论上近乎沉没。最终,谈判代表放弃了“具有法律约束力”这样的字眼,转而支持一个含糊的承诺,即“达成具有法律效力的一份协议、一份法律文书,或一个商定的结果”。这便大开了方便之门。迄今为止,如何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京都议定书》式的框架,与自愿的哥本哈根式的框架之间进行选择,便成为了一个纠缠不清的问题,而许多人想知道,在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解决方式。随着一条通向2015年的路线图的制定,各国的气候谈判代表正在多哈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此次峰会还谈什么?
在此次会议上,各国谈判代表也对如何适应气候变化以及限制砍伐森林进行了讨论,同时还就相关的财务承诺吵得不可开交。根据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的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报告,发达国家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兑现了它们在哥本哈根作出的在2010年至2012年提供300亿美元的气候援助经费的承诺,但是对此的评价各有不同。现在还不清楚它们如何实现到2020年每年增加100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的承诺。
将全球变暖限制在
2摄氏度以内能实现吗?
这里有一个普遍的共识,世界正在最终错过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前进。最近由世界银行进行的一项评估显示,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全球温度将升高4摄氏度——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上周发布了它的年度《排放缺口》报告,指出在当前“业务照常”的场景下,到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上升至580亿吨,这大约比使全球变暖保持在2摄氏度以内所限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了140亿吨。当前的政策将有助于减少这一缺口的规模,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尽管有这些努力,但到2020年,依然有80亿吨到130亿吨的缺口。
如今,全球的目光都注视着多哈。然而各国气候政策的变化并非说来就来。更广泛地说,没有多少证据表明,各国会拿出激进的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