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ne  公司电话: 028-962553
  • EN

加快统一绿色金融标准 拓宽碳交易市场范围和品种

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2022-03-08 阅读数:2539

分享至:

随着绿色能源的发展,相关政策也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上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表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已走在世界前列,但在标准制度、碳金融市场发展以及绿色金融风险管控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李民斌指出,目前,我国关于绿色金融的分类标准存在多个版本,不同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这不利于保障市场参与主体的权益,也增加了监管难度。而且我国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与国际主流标准亦存在差异,影响日后接轨国际市场。

其次,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首批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参与交易的仅为电力企业,亦只有现货交易,碳金融衍生产品有待开发、机构投资者暂未能参与、与其他海外碳市场的联动较少。去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达成了构建一个全球碳市场的共识,我国碳交易市场日后如何与国际对接,也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对此,李民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快统一绿色金融标准。让投资者了解项目或产品是否真正“绿色”,从而更有效引导绿色投向。同时明确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关系,避免造成混乱。

第二、扩大碳市场为接轨国际铺路。建议拓展市场覆盖行业范围和丰富交易产品,尽快有序将钢铁、化工、水泥等重点排放源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并适时允许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进入;促进衍生产品创新,探索包括碳远期、碳期权、碳债券、碳保险等,扩大碳交易市场的规模。

在与国际接轨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有条件和能力作为国家碳市场走向国际的先行先试窗口。在大湾区建构区域性碳交易市场,通过对国内外不同碳定价机制的探索实践,为后续我国扩大参与国际碳市场积累经验,增强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

第三、借助金融科技健全风控。要从根本上解决“假绿”、“伪绿”、“漂绿”问题,防范绿色项目信贷风险,关键是建立全流程信息披露体系。建议协助企业以技术攻关准确核算碳排放,并建立完整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同时,加强与专业的第三方绿色评估机构合作,完善绿色融资审查机制,实时追踪绿色项目进展。

另外,可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分析决策以及风险预警,帮助金融机构尽早防范项目潜在风险。


  • 在线咨询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 回到顶部
  • 绿色融资咨询
  • 碳中和咨询
  • 纪检监察
  • 环境市场咨询
  • 交易开户咨询
  • 绿色技术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