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ne  公司电话: 028-962553
  • EN

探索立足四川、服务全国的碳达峰路径——《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解读(一)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发布时间:2023-01-11 阅读数:4980

分享至:

2022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川府发〔2022〕3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标志着由“决定+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组成的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基本完成,碳达峰行动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为帮助公众和市场主体理解碳达峰行动,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天府永兴实验室减污降碳协同研究部根据公开信息和前期研究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分析解读。


1673489430520035972.png




一、编制情况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202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制定落实举措。同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要求,各省(区、市)要科学制定本地区碳达峰行动方案。


作为经济大省和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四川在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1年1月,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制定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3月,召开全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推进视频会,将高质量编制达峰行动方案作为2021年全省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号工程”;10月,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听取碳达峰碳中和有关文件起草情况汇报。2022年12月,省委常委会审议《实施方案》;省政府印发《实施方案》。2023年1月,历时两年编制的《实施方案》向社会发布。


二、内容架构


《实施方案》包括总体要求、重点行动、对外合作、政策保障、组织实施五大部分,共计22项内容,公开版有近1.5万字。《实施方案》总体架构与国家方案基本一致,实现了既贯彻国家大政方针又充分体现四川特点。


1673489487572066269.png




三、编制思路


(一)坚持“加法”与“减法”统筹


当前,四川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过渡、城镇化加速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从全国看,四川人均GDP、城镇化率等发展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远低于重庆;从省内看,除成都、攀枝花外,其他市(州)发展依然不充分,统筹发展与减排更具挑战性。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要统筹做好“减法”和“加法”,一手抓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手抓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现与《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分工、衔接和融合,突出清洁能源生产、支撑和应用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实现发展与减排统筹兼顾。


(二)坚持“全国”与“四川”统筹


实施碳达峰行动既需坚持全国一盘棋,也需发挥各地的优势和作用。能源方面,四川可再生能源资源和天然气(页岩气)禀赋得天独厚,2020年水电发电量和装机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天然气(页岩气)生产基地,每年均有较大比例电力和天然气东送;产业方面,光伏晶硅、动力电池等绿色低碳产业优势突出,已经且将继续为全国降碳作出贡献。《实施方案》开篇明义,要求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加快建成全国重要的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战略支撑区,为全国实现碳达峰贡献四川力量。


(三)坚持“减排”与“安全”统筹


近年来,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频发,能源供需失衡时有发生,保障能源安全稳定运行挑战巨大。2022年7—8月,四川面临历史同期最高极端高温、最少降雨量、最高电力负荷的“三最”叠加局面,电力保供遭遇严峻挑战,暴露出电力系统存在突出短板弱项。《实施方案》要求,优先建设具有季以上调节能力的水库电站,统筹规划建设抽水蓄能电站,补齐储气调峰能力短板,加快保供调峰天然气机组建设,增强火电托底保供能力,持续优化完善电网主网架,有利于增强发展、减排、安全的协同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安全降碳。


四、目标分析


目标是碳达峰行动总体要求的核心内容,也是评估碳达峰行动的重要指标。《实施方案》提出近40个定性和定量指标,既有衔接国家方案目标的量化细化,也有体现地方特点的新增指标。


(一)降碳核心指标


《实施方案》明确了碳达峰时间、煤炭和石油消费、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等目标。


达峰时间方面,要求2030年前如期碳达峰,与国家方案表述一致。用好优越的清洁能源资源禀赋,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省内发展较为不平衡的基础上,实现自身碳达峰并为全国降碳作出更大贡献,是21世纪20年代四川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和“挑战赛”。


化石能源消费方面,四川煤炭消费已达峰,且需通过减煤为其他领域碳排放增长腾挪空间,因此要求“十四五”“十五五”用煤持续减少,预计将压减原煤消费1000万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00万吨。石油消费碳达峰时间与国家方案表述一致。


非化石能源消费方面,消费占比保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左右。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不含农林生物质发电、垃圾风电、地热发电)装机“十四五”“十五五”分别年均增长9.7%、4.0%左右,其中“十四五”目标较《四川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多增1000万千瓦左右,加大了开发利用力度。


能耗和碳排放强度方面,“十四五”降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将继续为全国节能降碳作更大更多贡献。其中,2030年碳排放强度较2005年降低70%以上,高于全国5个百分点,主要考虑是因为“十二五”“十三五”时期存量降幅较大,仅“十三五”就降低了29.9%。因此,实现碳排放强度累计降低70%的目标是有基础、有条件、可实现的。


1673489586872010569.png


(二)重点领域指标


重点领域主要涉及能源发展、工业发展、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循环经济、生态碳汇等方面近32个指标目标,其中天然气(页岩气)年产量、具备季以上调节能力的水电装机、电炉钢比重、主要港口港作机械及物流枢纽和园区场内车辆装备电动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换)电设施覆盖率和公路客运枢纽站充(换)电设施覆盖率为新增指标。


能源发展方面,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十四五”和“十五五”新增将超过8000万千瓦,新增水电装机占到全国的47.5%,四川仍将是我国水电开发的“主阵地”;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十四五”和“十五五”分别年均增长39.0%、9.3%,将是增长最快的主要能源品种。天然气(页岩气)年产量年均增长7%,川渝共建的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将加快成型。


工业发展方面,除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指标外,四川将发挥电炉短流程炼钢产业基础好、清洁能源丰富、废钢资源禀赋突出等优势,实施电炉短流程炼钢高质量发展引领工程,力争2030年电炉钢比重提升至40%以上,预计比重仍将明显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建设方面,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新建公共机构建筑和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目标与全国一致。但由于四川人口、城镇、产业分布集中的四川盆地光照条件和经济性欠佳,《实施方案》明确了太阳能资源丰富且具备条件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州一市”地区)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目标。


交通运输方面,共有10项指标,是指标最多的重点领域,其中3项为地方增加指标。多数指标目标值与全国一致,也有部分目标值进行了调整。考虑到四川地域广阔、地势起伏,以及发展阶段相对滞后、高原和山地电动车推广受限、水运和铁路交通制约等因素,明确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十五五”末进入峰值平台期。


其他方面,在循环经济领域,四川作为工业经济和资源大省,“十四五”和“十五五”时期大宗固废年利用量分别占全国的4.9%、4.9%,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分别占全国的4.4%、4.5%。在生态碳汇领域,明确了2025年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目标。


1673489640959070172.png


五、重要举措


(一)碳达峰十大行动


与国家方案一致,《实施方案》提出将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市(州)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共计有40项具体措施。


微信图片_20230112100938.png


“碳达峰十大行动”中,既提出了地方细化举措,也有一些创新措施。比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中明确,加快打造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大渡河中上游4个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加快建设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中明确,聚力发展清洁能源、晶硅光伏、动力电池、钒钛、存储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鼓励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中明确,加快推进出川战略大通道建设和运能紧张线路扩能改造,推进长江、沱江、嘉陵江、岷江、渠江航道等级提升;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中明确,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支持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发展,制定绿色低碳优势产业技术攻关路线图;绿色低碳全民行动中明确,支持“碳惠天府”碳普惠机制适时在全省推广,倡导碳中和活动。


(二)其他方面举措


对外合作方面,发挥四川清洁能源装备、动力电池等方面优势,支持新能源开发龙头企业、能源装备生产企业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扩大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出口,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产品等解决方案。

政策保障方面,统一管理全省碳排放相关数据,探索开展出口工业品碳足迹认证;建立健全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金融机构、企业设立低碳转型基金,支持成都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支持天府新区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健全企业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创新推广碳披露和碳标签。

组织实施方面,充分发挥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委员会作用,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研究重大问题、制定重大政策、组织重大工程,强化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落实情况考核,将有关落实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内容。


六、贯彻建议


实施碳达峰行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工程,既不能搞简单粗暴的“运动式”减碳,也不能不切实际搞“冲高峰”,需统筹发展、减排和安全,推动经济社会渐进式低碳转型。建议坚持全省一盘棋,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发力。


(一)强推动,健全碳达峰配套政策


推动制定出台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冶金、建材、化工、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以及金融、财政、价格、科技、人才培养、统计核算、计量标准、督察考核等支撑保障方案,完善降碳配套政策。指导21市(州)、重点企业因地因企研究制定碳达峰实施方案,探索差异化降碳路径,形成全省一盘棋、上下联动、兼顾长短期的政策体系。


(二)调结构,推动结构性提效降碳


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粗放式发展方式,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纵深调整。统筹绿色新动能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构建项目准入、源头替代、过程清洁、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绿色产业链。先立后破推动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绿色转型,推动供能低碳化、网络化和用能电动化、高效化。加快交通结构低碳化和交通用能电动化,发展公共交通、多式联运和智慧交通。


(三)作贡献,提升综合性支撑能力


充分发挥清洁能源和战略性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清洁能源支撑产业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为成渝地区、中东部地区稳定输送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气。做强清洁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推动光伏晶硅、动力电池、绿色氢能、新型储能等绿色低碳产业建圈强链和技术迭代,提升产业市场占有率和出口竞争力。创新发展碳咨询、碳金融、碳会展等绿色低碳服务业,提升西部和“一带一路”综合服务能力。

(四)补短板,夯实现代化治理基础


研究制定市、县、园区、企业二氧化碳排放监测统计体系和核算方法,增强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快绿色低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标准制修订,探索建立产品碳足迹和碳标签评价、认证、推广机制。推动产业金融和转型金融、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协同发展,推动更多公共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降碳领域。积极运用市场化机制,推动更多行业有序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区域用能权交易市场,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和价格信号。

(五)防风险,应对能源产业链挑战


立足水电高占比的电力系统实际,统筹推动煤炭和天然气储备、燃气发电应急调峰、季以上调节性水电站、抽水储能、消费侧储能、水风光储融合互补、电网互联互通等项目建设,建设更具气候韧性的电力系统。加强绿色低碳产业和节能降碳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生产设备、关键部件、大宗原材料等的多样化保障能力。以出口产品为重点,创新政策标准和服务模式,完善绿电消纳和碳定价机制,积极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


  • 在线咨询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 回到顶部
  • 绿色融资咨询
  • 碳中和咨询
  • 纪检监察
  • 环境市场咨询
  • 交易开户咨询
  • 绿色技术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