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四川碳达峰行动,生态环境部门怎么干——《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解读(三)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 发布时间:2023-01-13 阅读数:4701
分享至:
2022年12月3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川府发〔2022〕37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标志着由“决定+实施意见+实施方案”组成的四川省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基本完成,碳达峰行动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
生态环境部门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力量,亟需立足职能,发挥优势,强化协同,为实现碳达峰作出应有贡献。围绕生态环境部门如何赋能碳达峰行动,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天府永兴实验室减污降碳协同研究部开展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政策要求
《实施方案》包括总体要求、重点行动、对外合作、政策保障、组织实施五大部分,共计近40个指标目标、22项重点任务、49段具体措施。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生态环境部门提出了政策要求。
(一)降低碳排放强度
《实施方案》明确了不同时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要求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及配套机制,加强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分析预警,强化责任落实和评价考核。实行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指标协同管理、协同分解、协同考核。
(二)推动碳市场建设
《实施方案》强调双轮驱动、两手发力,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完善市场化机制,形成减排长效机制。支持四川天府新区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相关要求,加强数据质量监管、配额管理和清缴履约,健全企业碳排放报告和信息披露制度,创新推广碳披露和碳标签。
(三)提升碳治理能力
《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科普教育,依托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开展绿色低碳主题活动。支持成都构建以“碳惠天府”为品牌的碳普惠机制,适时在全省推广。支持成都开展碳监测评估综合试点。将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目标落实情况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内容。
二、职能特点
生态环境部门的法定职责主要包括14项。即,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本制度,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监督管理区域减排目标的落实,参与指导推动生态环保投资、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环境污染防治,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监督管理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生态环境准入,负责生态环境监测,负责应对气候变化,组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组织指导和协调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开展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交流。
其中,生态环境基本制度、环保投资和产业、生态保护修复、核与辐射安全、生态环境准入、生态环境监测、应对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生态环境对外合作交流等职能职责均与碳达峰工作有密切联系,生态环境部门必将在碳达峰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工作建议
建议全省生态环境部门,紧扣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和碳达峰碳中和两大战略任务,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纵横、上下联动,发挥履职潜能和治理优势,统筹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与实施碳达峰行动,助力低碳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目标预算管控
加强经济发展、能源消费等基础数据汇聚,完善碳排放强度核算方法,加强二氧化碳历史排放摸底测算和未来排放分析研判。统筹发展与减排,优化二氧化碳排放预算配置和目标组合,分解下达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开展事中监测预警、调度会商和帮扶指导,按年度评价考核,确保碳排放强度稳步降低。探索建立以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
(二)深化市场机制建设
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提升重点排放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能力和碳资产经营水平,推进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区域林草碳普惠减排量等碳信用开发消纳,壮大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培育咨询、检验检测、核查、认证等技术服务机构。创新气候投融资,推动环保投融资、环保产业与气候投融资融合协同发展。引导碳普惠机制有序发展,推动大型活动实施碳中和。
(三)促进治理路径增效
大气环境治理方面,以环境改善目标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空间结构逐步调整优化,选用节能高效治污设备和工艺,推动节能降碳改造与超低排放改造、深度治理协同推进和一体实施。水环境治理方面,推动减少污水产生量,推动水资源再利用,引导推广污水处理厂布局光伏发电设施和参与绿电交易,实施甲烷回收利用示范。土壤环境治理方面,减少修复工程建设和运维中的能源、资源和物料消耗,推广固碳式修复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方面,坚持减量化、资源化、低碳化,推动减少原生垃圾填埋量,引导推广低碳化处置方式。
(四)推动治理体系协同
基础制度方面,推动将降碳纳入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健全温室气体基础通用地方标准。环境准入方面,严守“三线一单”,将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服务保障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和结构性调整重大项目。环境监测方面,开展区域温室气体环境浓度观测和固定源温室气体排放连续监测。投资和产业方面,支持兼具减污降碳效益的项目,推动动力电池、风机叶片、光伏组件等新型废弃物处置产业化发展。宣传教育方面,办好六五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加强生态文明宣传。监督执法方面,加强碳排放数据质量监管,确保碳市场健康发展。对外合作交流,多层次讲好美丽四川故事。督察考核方面,优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考评体系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