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交所“打造西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2023年成都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佳案例”
市发改委 发布时间:2023-10-27 阅读数:331
分享至: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 “十佳案例” /
为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总结示范区探索形成的经验成果,按照《成都市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23年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十大百佳”案例评选的通知》要求,市发改委会同市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佳案例评选工作。
经网络公开投票、
部门推荐意见、
专家集中评审、
评选结果公示等程序,
最终从47个案例中
评选出了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佳案例”。
01 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两山理论”下公园城市建设的大邑实践
大邑县作为四川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之一,以川西林盘保护修复与合理开发利用为抓手,重塑川西林盘乡村生态格局,建成姚林盘、稻乡渔歌、桐林林盘等118个林盘美学空间样板,促进林盘资源可持续经营开发,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交易。2023年上半年,全县接待乡村旅游游客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31.1%;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4.39亿元、同比增长133.9%。
02 锦江区创新打造“夜游锦江”新场景,探索人城境业融合发展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夜游锦江”案例采取引水净化、调用补水、防污限排、治水防洪等措施,提升水环境品质,挖掘锦江历史文化,打造“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夜间主题场景,开设泛舟游线,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享受、夜游体验,还原“水岸街坊船,锦江不夜天”盛景。2019年至今,累计吸引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营收2000余万元;目前游线日均导流人群6.6万人次,沿线商家预计年均增收达1.25亿元。
03 创新推进GEP核算改革工作 着力摸清公园城市“绿色家底”
市统计局以“公园城市首提地”四川天府新区作为研究突破口,突出公园城市生态价值特点,从核算原则、指标体系、核算方法等方面建立健全了公园城市GEP核算制度,绘制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地图”,摸清四川天府新区“绿色家底”。形成《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四川天府新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为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换提供依据。经测算,2020年天府新区GEP为137.0亿元。
04 成都市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试点
市公园城市局通过实施 “一二三四”行动(建立1个生态碳汇科教示范基地、开发2个碳汇方法学、建立3个碳汇项目支撑体系、探索开发4大类型碳汇项目),累计开发白鹤滩国家湿地、郫都两河绿道、四川天府新区袁家湾林盘修复保护、龙泉驿区造林管护等成都“碳惠天府”(CDCER)机制下生态类碳减排项目40个,碳减排量5.58万吨。依托四川环境联合交易所,推进生态类碳减排项目交易,交易金额31.5万元。
05 崇州打造“林业共营制2.0”版 推进林业生态价值转化
崇州市以打造“集体经济组织+多元主体+职业经理人+综合服务”林业共营制2.0版为突破口,探索林业多元主体联动发展,优化林业综合服务体系,促进林业产业延链拓链,强化关键要素支撑,健全人才“培用管”机制,完善林业用地等制度供给,丰富“林业+”业态场景,助力林农等各类经营主体致富增收,推动林业生态价值转化。2022年,崇州林业综合产值达129.41亿元,同比增长5.6%。
06 临溪河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地籍调查)
临溪河自然资源是全省首批“上户口”的自然资源,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完成登记。通过调查摸清登记单元内各类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种类、分布等自然状况,划清了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之间的边界,全民所有、不同层级政府行使所有权的边界,不同集体所有者的边界,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的边界。临溪河登记单元总面积297.97公顷,其中水流资源面积175.04公顷,湿地资源面积28.90公顷,森林资源面积21.72公顷,草原资源面积1.56公顷。
07 打造西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 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搭建西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融合生态产品交易、机制试点示范展示、生态产品认证和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等多项功能,包括生态农产品、生态林产品、生态水产品等物质供给类产品交易,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水权、林业碳汇等调节服务类产品交易,宣传展示全省14个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同时汇集金融、评估、担保、投资、招商等第三方主体,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绿色金融综合服务。
08 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农商文旅集合体,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蒲江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强化功能植入、场景营造、业态提升,通过成佳同心·“茶园里的会客厅”、甘溪明月·“雪山下的创意园”、西来铁牛·“水乡中的绿硅谷”共建蒲江国际田园生态商务区,打造集商旅办公、三产融合、创新示范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无边界新型产业园区。截至2023年9月底,田园生态商务区引入注册企业902家。
09 都江堰市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力 促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都江堰市将猕猴桃产业作为区域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释放生态产品价值,培育区域公用品牌 “都江堰猕猴桃”,通过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政策保障、品牌运营、质量监管等体系,构建起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集生态农业与休闲康养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作为成都市唯一“两部委双认证”地标产品,以鲜果销售、储藏冷链、休闲农业发展形成的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20亿元,2023年品牌价值达39.16亿元。
10 以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为承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彭州样板
彭州市立足最具比较优势的龙门山等生态旅游资源禀赋,依托北部山区龙门山、通济、白鹿、丹景山、葛仙山、桂花6个以生态旅游为基础的特色镇,集中连片规划建设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累计签约引进止马岛等26个总投资338.75亿元的产业化项目,打造了红星露营公园等29个高品质露营地,以及云上餐厅等60余处消费场景,建成无所事事、半盏山房等57家特色品牌民宿。
下一步,
市发改委将会同市级相关部门、
各区(市)县和有关单位,
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
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
持续用力抓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
挖掘推广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
经验做法,
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
公园城市示范区
带来更多“成都启示”、
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文章来源:环交所“打造西部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入选“2023年成都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