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ne  公司电话: 028-962553
  • EN

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摘要)

生态环境部 发布时间:2024-11-08 阅读数:462

分享至:

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


1731305778628062967.jpg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


夏应显: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出席本次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年度报告》)。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支持、关心、帮助和宣传。


从2008年起,我们每年编制《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2024年,我们继续编制《年度报告》。《年度报告》全面展示2023年以来各领域各部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以数据和事实体现我国重信守诺、聚焦落实的理念,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态度。《年度报告》主要包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部署新要求以及减缓、适应气候变化、全国碳市场建设、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以及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的相关进展,并阐述了中方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9次缔约方大会的相关立场和主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我们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碳市场、增加森林碳汇、提高适应能力等一系列措施,构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能源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碳市场建设不断取得进展,碳排放统计核算等基础能力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新成效。


同时,我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原则,积极建设性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进程,是气候领域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发挥了稳定器、推动者的作用。深入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帮助最不发达国家、非洲国家、小岛屿国家等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就是我们说的COP29,很快就要召开,我们呼吁各方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目标、原则与安排,发出多边进程不可逆转、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积极信号,为应对气候危机的全球努力带来更多的确定性。中方愿意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与各方一道按照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协商一致、缔约方驱动的原则,推动COP29取得积极成果。



答记者问



1731305834205006627.png


封面新闻: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已经近一年时间,请问目前运行情况如何?下一步在完善自愿碳市场建设方面,生态环境部还有哪些考虑?


夏应显: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市场)是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强制碳市场)后,我国推出的又一个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自今年1月启动以来,主要取得三方面的进展成效。一是构建基础制度框架。生态环境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指导制定并发布相关配套制度文件,向市场主体提供全流程、全要素的规范指引。二是明确市场优先支持领域。我们首批发布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红树林营造等4项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之后我们组织编制煤矿瓦斯利用和隧道照明节能方法学,来支持甲烷利用、交通节能等领域发展,进一步扩大市场支持领域。三是完成基础设施和机构建设。组织建设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并已经上线运行,2024年1月CCER市场启动。6月,国家认监委批准一批审定核查机构。截至2024年10月,已经公示减排项目44个,按目前已经公示的项目计算,预计每年可产生核证自愿减排量1137万余吨。


下一步,我部将持续完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积极作用。一是强化制度设计。指导注册登记机构与交易机构建立管理制度,加强机构内部管理。针对项目业主、审定核查机构等不同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二是扩大市场支持领域。常态化地开展方法学公开征集和遴选评估。结合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进程和有关行业的发展进步,适时更新方法学的适用条件、减排量核算方法和额外性论证方式,动态管理整个进程,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监管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常态化监督帮扶和执法检查工作机制,提升数据质量监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严管、严查、严惩自愿减排项目和减排量弄虚作假行为。我们期待从以上三个方面完善自愿碳市场建设。


1731305868974095628.png


央广网:生态环境部印发实施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请问当前强制碳市场启动以来有哪些进展和成效,以及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对于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哪些计划与工作重点?


夏应显:谢谢您的提问。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就是您刚才说的强制碳市场,是我们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的一个制度创新,也是推动实现我国双碳目标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目标的核心政策工具。强制碳市场是2021年7月启动上线交易,我们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接近5亿吨,成交额297亿元,交易价格呈稳步上升的趋势,目前在每吨100元这么一个价位上下波动,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今年以来,市场建设取得进一步的进展和成效。


一是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在今年5月份,国务院颁布实施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这个《条例》出台具有重大意义,是作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首部专门法规,为碳市场建设提供了上位法依据。《条例》与碳排放核算核查、配额分配、注册登记、交易结算这些算起来总共30多项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共同形成了我国碳市场多层级、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是持续加强数据质量管理。我们坚持将数据质量作为碳市场建设的“生命线”,不断优化碳排放核算核查方法,实施关键参数的月度存证制度,开展“国家—省—市”这三级联审,及早消灭数据质量隐患。目前,市场碳排放核算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时效性都得到大幅的优化,满足了市场平稳运行需要,也为碳足迹管理等其他相关政策提供了关键的数据支撑。


三是有序开展了发电行业2023和2024年度配额发放与清缴。组织制定了《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也就是您刚才问题中提到的方案,印发关于做好配额分配及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组织各省市开展了2200多家发电企业的配额分配和清缴工作,确保市场的平稳有序运行。


四是做好扩大行业覆盖范围的基础准备工作。为落实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关于全国碳市场扩围的任务要求,我们组织编制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并征求了各方的意见,印发实施了水泥、铝冶炼行业等核算核查指南等4项技术规范,同时也正在推进抓紧编制钢铁行业的核算核查指南。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修订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持续夯实数据质量,严厉打击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积极推动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个行业纳入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也就是我们说的下一步扩围的相关安排,加快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碳市场。


1731305897519099438.png


瞭望新闻周刊:今年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实施第三十周年,《巴黎协定》也将于明年迎来通过十周年。如何评价自加入《巴黎协定》以来,中国在履行协定、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这次气候变化大会中方将有何立场和期待? 

 

夏应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奠定了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和法律基础,30年来发挥了气候变化多边进程主渠道作用。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就2020年后全球气候行动与合作作出安排,进一步强化了《公约》的实施,协定达成近十年,为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也是最早签署和批准《巴黎协定》的国家之一。中国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紧密对话合作,在《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生效和实施各个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也是引领者,立足自身实际,主动承担与发展阶段和国情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我们持续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前面我已经给大家报告了我们这方面的具体数据,来说明我们在过去十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刚才说的两个提前:森林蓄积量已实现2030年国家自主贡献的目标,风和光电的总装机容量也提前实现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这些数据扎扎实实说明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是一个实干派,我们扎扎实实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如您所说的,COP29是一次承前启后的大会。中国代表团将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支持主席国阿塞拜疆,推动其他缔约方一道遵循《公约》和《巴黎协定》授权,推动本次大会达成积极平衡成果。一是希望本次大会坚持并落实《公约》和《巴黎协定》的目标、原则与安排,发出多边进程不可逆转、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积极政治信号,为应对气候危机的全球努力带来更多确定性,持续促进全球绿色低碳、气候韧性的转型和创新。二是希望发达国家落实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承诺,为2025年发展中国家提交国家自主贡献营造南北互信的政治环境。发达国家承担对发展中国家支持的出资义务,及早承诺一个远高于1000亿美元的具体目标数字是打开COP29成果的金钥匙、总开关。三是希望各方维护多边主义,推动最广泛的国际合作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我们敦促有关国家摒弃单边主义,解决推高气候行动成本的、不合理的单边措施等障碍,切实回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切,为2025年提交国家自主贡献打造公平公正的基础。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协作才是唯一出路。中方愿与各方一道,为巴库大会取得成功付诸努力,为全球气候治理事业作出贡献。


1731305935659040989.png


海报新闻:今年,生态环境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其中分阶段明确了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请问截至目前生态环境部都开展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如何继续推动落实?

 

夏应显:谢谢您的提问。


前面说的碳市场扩围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提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建设,也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另外一项工作任务要求。为落实这方面的工作任务,我们在今年5月联合14个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这个实施方案编绘了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重点明确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和碳足迹因子数据库这“两大基石”,分别来解决产品碳足迹“怎么算”和“算得出”的问题;探索构建碳标识认证、产品碳足迹分级管理和信息披露“三项制度”,来实现碳足迹“算得准”、促进产品碳足迹“往下减”和实现碳足迹信息“受监督”的目标。为推动《实施方案》工作落实,帮助外贸企业有效应对国际涉碳贸易壁垒,立足破解碳足迹管理中的难点,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我部组织编制《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国家标准并已于近期发布实施,要求和指南作为我国产品碳足迹核算“母标准”或者称之为“标准的标准”,来指导具体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组织相关单位编制电力等基础能源和动力电池、光伏等重点外贸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并尽快发布。


二是结合相关工作需要,今年4月发布了2021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同时从煤电油气等基础能源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通用因子着手,加快推进产品碳足迹因子的研究工作。


三是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产品碳足迹标识的认证试点,同时也鼓励地方先行先试。


四是加强产品碳足迹的国际交流,跟踪研判国际涉碳贸易政策和产品碳足迹规则的发展趋势,并积极应对。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落实《实施方案》的任务要求,持续建设“两大基石”和“三项制度”,推进我国碳足迹核算标准的规则国际交流互认,加快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文章来源: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实录(摘要)



  • 在线咨询
  • 微信服务号
  • 微信订阅号
  • 回到顶部
  • 绿色融资咨询
  • 碳中和咨询
  • 纪检监察
  • 环境市场咨询
  • 交易开户咨询
  • 绿色技术业务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