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绿色低碳融入赛事全程,打造首届“碳中和”世运会
四川生态环境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数:29
分享至:
“无废城市”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行动,也是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内在要求。全省启动“无废城市”建设以来,各地大力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积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而行,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四川生态环境特推出“美丽四川 无废同行”专栏,聚焦各地创新实践,展现绿色蜀地新貌。今天,一起来看成都“无废世运”的做法。
8月7日至8月17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成都市成立绿色低碳办赛工作专班,创新发布《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绿色低碳办赛行动指南》,依托“无废城市”建设三年攻坚成效,以打造首届“碳中和”世运会为引领,通过“源头减碳、过程管控、末端中和”实施路径,将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深度融入赛事全流程,实现“无废世运·美丽成都”。
8月7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开幕式上入场。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指南发布
2024年9月发布《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绿色低碳指南》,《指南》以赛事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提出“1+3+9+N”绿色低碳行动体系,要求从能源交通到场馆建设,从赛事组织到服务保障等方面采取严格的减碳措施,并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筹备、举办和赛后全过程,致力于实现首届“碳中和”世运会目标。
图源世运会官网
绿色能源供给
本届世运会采用低碳能源和低碳交通,各场馆加强绿电能源利用和保障因地制宜使用可再生能源,服务保障工作新能源公交车辆使用率不低于90%。新能源大巴、氢燃料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将投入使用,为世运村与重要区域之间提供摆渡服务。
资源回收利用
作为资源回收利用的典范,本届世运会的奖牌“竹光”是由成都市龙泉驿区报废汽车回收金属再造而成。“汽车城”的金属资源循环再生,生动传承了绿色环保理念,更深刻呼应了成都“立园满园”的发展强音——让旧动能焕发新生,为新产业筑基,在循环升级中铸就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力量。
世运会奖牌“竹光”,图源央视新闻
低碳场馆建设
秉持“简约”的办赛理念,本届世运会遵循“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原则,场馆建设坚持“一馆一策”精打细算,既省资金又减排放。绿色建材、可循环材料的使用,更是让资源循环理念随处可见。
兴隆湖湖滨场馆中心,图源运动成都
世运公益林推介
本届世运会依托支付宝蚂蚁森林平台,推出以“低碳世运·共植未来”为核心主题的世运会公益林,通过全民参与的绿色能量积累与生态修复行动,实施一场覆盖广泛、互动性强、可持续的低碳公益活动,将“无废世运”的绿色低碳理念向全国人民推介。
天府公园场馆,图源天府发布,达霄羽 摄
下一步,成都市将全面总结世运办赛经验,推动实现“赛事碳中和”办赛目标,并于赛后形成成都世运会绿色低碳实践遗产,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再添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