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推广应用进展报告(2025)》发布
规划院 发布时间:2025-09-24 阅读数:89
分享至:
2025年9月22日,在“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四川省主题交流活动上,《四川省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推广应用进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为全国首份省级层面的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推广应用进展报告。
《报告》由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牵头发起,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省产业计量测试研究院、成都海关技术中心、成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唐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共同参与编制。
《报告》包括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和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引领、探索开展碳足迹创新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十五五”需求与展望以及大事记,多维度呈现了四川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推广应用情况,既是对“十四五”的回顾总结,也是对“十五五”的发展展望,有助于帮助各方准确认识和把握产品碳足迹碳标识的着力方向和发展重点。
《报告》显示,“十四五”特别是2024年以来,四川碳足迹碳标识政策和行动力度显著加大,初步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方面,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政策体系加快构建,累计牵头或参与编制各类碳足迹相关标准超过30项,建成中国碳足迹开放平台。另一方面,产品碳足迹核算、评价、认证逐渐增多,依托“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累计披露“西岭小雪饮用天然水”等79个产品碳足迹信息,成功发放5000万元碳足迹挂钩贷款。
《报告》指出,当前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探索实践正处于快速起步发展阶段,基础支撑、政策支持、场景业态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特别是电力低碳优势尚未通过产品碳足迹核算体现和发挥,亟须化挑战为机遇,加强改革创新,抢占先机,更好适应碳定价时代和碳中和潮流。
“十五五”时期,是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攻坚期,将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产品碳足迹碳标识发展迎来难得历史机遇。《报告》建议,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契机,坚持系统逻辑、市场思维和创新理念,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快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全面赋能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绿色采购和绿色贸易,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报告下载:四川省产品碳足迹碳标识推广应用进展报告-2025.pdf